当然,还必须要骄傲的说一句,在上海的朋友还是可以看到电视直播的,全国其他地方想看就只能在网络上看直播了,(好像广东还是可以在体育频道收看)网上直播可是要慢上几分钟,这几分钟在瞬息万变的F1赛道,慢得可不是一点半点。
在听了大概十分钟日语节目之后,F1终于出现。而此时的我看到片头之后却感慨颇多。因为,曾经的我每到F1比赛日,必定会坐到电视机前观看,哪怕是美国站、加拿大站、巴西站这种后半夜的比赛都雷打不动。可是,现在,我真的很久没有看过F1,哪怕是这两年的上海站。想当初我可是连续多年去现场看比赛,其中还有一年是自费,1040元买了一张副看台门票,我那时工资也不过2000块。但是我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看F1的呢?舒马赫退役?不是。让我好好想想。哦对,从F1引擎变成了闷声闷气的V6 1.6T之后……
哈,看到这里也许您会觉得我太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了。其实我是务实的,就和那些曾经热衷F1赛道的厂商一样。F1作为运营最成功的赛事,其实他很特殊,因为他是一个方程式的比赛,单人单座,轮胎裸露,中间驾驶,一比一指向的方向盘,左脚刹车,右脚油门,没有离合器踏板,这些都与我们平时接触的车和驾驶很不一样。所以,从F1的历史上看,真正以厂商名义长时间参赛的少之又少,除了法拉利。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离民用车太远,这些厂商目的明确,要卖车,F1能够帮的真的有限。但是,这毕竟是赛车,还是需要汽车厂商的支持,所以,我们看到长久以来,更多的厂商都是以引擎提供商的身份出现,因为这是赛车的核心,也是厂商之间最直接的竞争。
不过,我还比较幸运,看到了厂商之间竞争最激烈的那几年。法拉利、宝马、雷诺、丰田、本田都成立了厂商车队,再加上一个梅赛德斯-奔驰半个厂队,那几年的竞争真的是异常火爆。尤其是2006年,这6家占据了前6名,让那些小车队真的感觉实在没法活了。其实,道理非常简单,赛车最大的竞争就是发动机,这6家全部都有自己的发动机,而同时他们也作为发动机供应商给那些非厂商车队,虽说都是F1发动机,调校上的稍有不同,就很难追得上人家自己用的,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嘛。
就在我以为会有更多的厂商参与进来的时候,这些厂商却纷纷都不玩了。丰田、本田、宝马、雷诺的相继退出让F1似乎出现了倒退,又剩下了法拉利一家汽车厂商车队,直到梅赛德斯-奔驰抛弃了合作多年的麦克拉伦,收购了BGP成立了厂队之后,才又出现了厂商之间的对话。不过,此时已物是人非,车王舒马赫的退役带走了大批的车迷,即使汉密尔顿的天资过人,莱克宁的冷若冰霜、维特尔的车王接班人的潜质、阿隆索的不断改旗易帜,都不能唤回F1曾经的辉煌。再加上F1每年变来变去的各种规则,真的让人看起来很累,我不得不说伯尼老爷子真的不嫌累,动这些脑细胞不嫌老得快吗?看那一脑袋白头发。
现在的F1较十几年前真的少了好多的乐趣。先说说曾经的轮胎之争,每一站的换胎及轮胎配方都成了比赛的看点,甚至出现了使用米其林轮胎的赛车在美国站选择集体退赛,成为那一年F1最大的新闻。而后,单一轮胎品牌的规则,让这个看点几乎消失了。
刚才也说过,发动机的竞争是F1里竞争最激烈的,这也是现在唯一值得看的竞争,甚至没有之一。这两年梅赛德斯-奔驰车队之所以牛,就是牛在发动机上,我相信这个发动机放进阿隆索的麦克拉伦赛车里,依然可以争冠军,也就不会出现阿隆索对着对讲机说自己的发动机是GP2(F1的下一级方程式比赛)的发动机了。虽说什么空气动力学、调校、驾驶技术等等可以弥补下差距,但是非常有限。看看上一站维斯塔潘明明已经用技术超过了梅赛德斯奔驰车队的罗斯伯格,可是后来却硬生生的被罗斯伯格用速度实现了反超,这说明了一切。话说这个维斯塔潘,我还看过他老爹的F1比赛,比现在他儿子的技术差远了,真的是把他拍到了沙滩上。在现在的F1赛场上,共有法拉利、梅赛德斯奔驰、雷诺三个厂商车队,再加上被阿隆索称之为GP2发动机的本田,共有这四个引擎供应商。真不知道这4家能够维持多久,如果梅赛德斯奔驰再这么无敌下去,想必连他们自己都不想再玩下去,没有宝马、奥迪、保时捷这样的对手,再牛也真的没什么太大意义。